廣東現已建成市、縣級骨灰樹葬區95個,14個沿海市都設定了骨灰海葬區。目前全省遺體火化後骨灰節地生態安葬比例約為30%,其中以骨灰寄存為主,全省約有5%的逝者骨灰實行海葬和樹葬。
  “我省將把骨灰節地生態安置作為殯葬改革的重中之重,不斷降低殯葬活動對土地資源的消耗,從嚴控制公墓發展。”昨日,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,下一步將在全省推廣廣州、東莞、江門等地做法,加快建立生態節地殯葬激勵引導機制,把骨灰樹葬、海葬等少占或不占地處理方式逐步納入獎補範圍,不斷加大獎補力度,提高節地生態葬法比例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李強
  去年1.2萬份骨灰海葬樹葬
  去年廣東共火化遺體46.3萬具,其中本地戶籍遺體43.2萬具,火化率多年保持在90%以上,處於全國領先水平。全省當年共舉辦骨灰免費海葬活動126次、樹葬活動54次。
  記者瞭解到,去年全省共有1.2萬份骨採取海葬、樹葬,有9.3萬份骨灰在公益性骨灰樓寄存,7000多份骨灰在經營性公墓內以生態葬法安葬。這樣的生態安葬呈現地區特點,廣州、深圳和汕頭等地採取生態安葬方式相對較多。
  據介紹,隨著殯葬改革宣傳的不斷加強,群眾對生態節地殯葬接受程度在提升,參加骨灰海葬、樹葬活動人數逐年增加。廣州、東莞、江門等市已出台了骨灰生態節地獎勵政策,如廣州市自2013年起對參加海葬骨灰每宗獎勵1000元。2013年11月,廣州市組織開展了4次骨灰海葬活動,共撒海骨灰1610具,有2522名逝者親屬參加活動,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59%和95%。
  我省計劃適當增加每年骨灰海葬、樹葬活動的次數,方便群眾參與;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海葬、樹葬紀念設施,為逝者親屬提供緬懷追思場所。
  親情溶存大海寄托哀思
  在去年全省126次骨灰免費海葬活動中,僅汕頭市澄海區就舉辦了105次。汕頭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汕頭髮揮沿海區位優勢,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節儉喪葬,骨灰海葬活動已逐步為市民接受和認同。汕頭積極發揮老人理事會的作用,利用村居老人組織進行廣泛宣傳,鼓勵和支持群眾通過村規民約自覺實施骨灰海葬活動。每年的骨灰海葬,每部參與活動的公交車上都懸掛宣傳標示,排成浩浩蕩盪的車隊。
  從1998年以來,每年清明節前後,汕頭都會在城市附近海域舉辦“讓先人回歸自然,願親情溶存大海”的骨灰集體海葬活動,共有7.5萬多份先人的骨灰撒入大海,全市累計可節約土地400多畝。在汕頭澄海區,骨灰撒海率已達到68%。“大海是萬物之源,讓親情溶存大海是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。”汕頭市民小吳說。
  據介紹,2011年9月,汕頭市政府制定出台了《貫徹落實省政府〈關於強化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的意見〉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規定將媽嶼外海域(海灣大橋以外)設定為骨灰海葬區,每年清明節後的4月8日和冬至前後12月20日(遇節假日順延)固定開展由政府統一買單的骨灰海葬活動,並免費為參加活動的親屬頒發由該市民政局、文明辦等部門共同監製的《骨灰海葬紀念證書》。海葬活動費用在每年度的市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。  (原標題:粵將嚴控公墓鼓勵生態殯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n05cnsn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