鄔光菊為紅提剪枝
  
  整齊劃一的紅提園紅網保靖站10月18日訊(保靖電視臺記者 周榆林 劉原春 分站記者 宿任人)綠水藍天,青山碧野,這是碗米坡鎮拔茅村山水美景的真實寫照;地少田薄,外出務工,這也是該村村民困難生活的真實寫照。2004年,因修建碗米坡電站,田土本就不多的庫區移民,人均耕地更加稀少,從事農業生產已不足以養家糊口,該村村民紛紛加入外出務工淘金的大軍之中,鄔光菊夫婦也不例外。
  當別人滿足於在外面打工賺錢,月月花光的時候。鄔光菊夫婦早已意識到外出打工只是權宜之計,不可能一輩子打工,終究還是要落葉歸根,所以一定要想辦法,找技術,學技術,回鄉創業致富。
  2009年,他們終於夢寐以求,接觸到了紅提種植技術,便一下被迷住了,開始鑽研,下了回鄉種植紅提,創業致富的決心。
  “我們專門在浙江他們的葡萄園學習了三年,學得差不多了,就回來準備創業了!”鄔光菊笑了笑說道。
  2013年10月,鄔光菊和她丈夫賈維付積累了一定資金後,帶著精湛的種植技術回到家鄉,共創他們紅提致富之路。
  創業初期,為了更好做好前期準備工作,保證紅提種植走上正軌,他們還專門從浙江請來技術指導員,如今經過一年的探索實踐,紅提種植技術的各項要領他們已經能夠熟練掌握,如何施肥、滴灌,如何搭建棚架,如何剪枝,早已經熟門熟路。
  談到紅提種植時,鄔光菊會忍不住透露許多秘訣,“一般來講,這些長出來的岔藤都要剪掉、修掉,要不然整個都是藤子的話,明年結果的時候會影響掛果。”
  當然,對於紅提種植技術應用並不是死搬硬套,而是活學活用,在紅提示範基地剛確定選址時,便在園中引進了先進的灌溉技術,閥門一開,就能對全園的土地進行灌溉,大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,澆水又要比人工澆水均勻很多。一年過去了,在夫妻倆的共同努力,20餘畝的示範園紅提長勢良好,看到標準的紅提架、現代化的灌溉技術,鄔光菊期待明年紅提瓜果豐收,談及未來,她信心滿滿。
  “我想把面積擴寬了,然後再搞個觀光園,等這個路,遷清公路繡好了以後,城裡人就到我們這個觀光園採摘紅提。”
  如今,碗米坡鎮庫區移民第三產業發展迅速,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移民田少地稀,收入微薄的困境,鄔光菊夫婦的紅提種植園為移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新思路,開拓了新思維。
  同時作為庫區移民,她對於庫區移民田少地稀得困境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。
  “作為農民,首先要勤快,然後一定要有技術,種植水稻、玉米這些賺不到錢,一定要到外面學新技術,技術加上勤快,不怕賺不到錢。”
  或許,鄔光菊這席話是開啟庫區移民脫貧致富大門的鑰匙之一。  (原標題:保靖:移民返鄉創業忙紅提種植事業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n05cnsn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